打破十五度的視野 有一天,背疼得無法起身,手臂上舉也疼痛難忍,醫生問診之後,開啟一連串的尋藥復健治療,躺在診療床上,直視天花板,轉動頸部與眼珠只能接近左右15度,無奈地斜眼望著復健師,知道不禮貌,但盡力了。當我只能上下左右轉動15度的時候,突然明白打一出生若只有15度的視野,現在的我已經看盡人生的全部。可是,我並不是生下來就是如此,那又如何造成只有15度的視野呢? 回顧整個生命的歷程,現在的果,只是逐漸累積的因造成,如此局面,怨不得別人,躺在病榻上,有的是時間思考,想想侷限是怎麼造成的,綜觀一些主客觀原因,守持如我亦會發生,孩子更可能出現,也許親子衝突都是這樣的習慣引發出來,以下幾點現象與大家分享: 檢視整個歷程,發生在自己身上最有問題的習慣是--懶,每人都知道要健康就要適當的運動,隨著年齡的增加,體適能的強度維持尤為重要,減少心血管疾病,多點營養補給,充足的睡眠,適時地抒壓,健康的原理原則大家都知道,但就是無恆心意志,終得面臨骨痛腰痠,坐著躺著站著都要喬出怪怪的姿勢,才能不痛。 第二點是藉口多,總是沒時間,工作忙,老是休息不夠,哪有力氣騰出時間來運動,反觀工作的場合裡,挺自豪地時間管理,連突發事件也都能條理分明處理「貓膩」,會有「沒時間」的藉口,都是心理作用作祟,百般個不願意起而行,阻擋了前進的動力,大人如此,何況少不更世的孩子。 第三點誘惑多,回到家整身的疲累,只想做個「沙發上的麻糬」,「躺平」不是為看電視,而是讓電視機瞧瞧躺平的姿勢;或是,拿起手機瀏覽花花世界的「抖音」「IG」,這種吸引目光的影音短片,不知凡幾,看著看著,時間悄悄流失,身體動能與生命的意義也悄悄地墜入深淵,意識性地搖搖頭,想搖開「腦霧」的禁錮,「沙發麻糬」的黏性還是很強,牢牢黏在沙發的是軀殼,也是「思想」。 第四點主動性與動機不強,耳順年紀,總有些日暮西山彩霞近黃昏之嘆,是不是還有什麼理想尚未開展,還是擔心人生就這樣了,仔細一瞅創造更新機會的時間還是有的,只要睡醒能睜開眼睛就有機會,但是,怠惰總是贏過積極,大部分的時間多是想想而已,主動執行的動力,依然停在紅燈前的停止線,即使綠燈已經亮了好久,心想還是期待下一次的紅燈亮起,讓別人來決定我啟動的時機,如何激發主動的動機,才是打開視野的方法。 以上,如我狀況之大人有之,中學年紀的孩子,也是如此,除此之外,更多了叛逆的心思與想法,如何了解他們的壓力與生活意義感,親子之間如何共同面對困難,找尋最適揚才的方向,需要開拓心胸讓問題浮出,才能覓得良方解藥。 當一個正能量充足的領導者,我想到幾個也已開始執行的方法,除可以控制自身的視野寬度,打開探索世界的視野外,更可以看到心門寬闊的世界,因為心門的世界比天空更廣,更富創造力,那要如何打開視野呢? 我分成心態與作為兩方面: 一、心態: (一) 利他:讓利就能共好,學校主保聖人方濟精神的重點,做到「不自私、同分享、善接納、重環保、共和平、勤寬恕」的與人相處,這是首要的基本心態。 (二) 溫馨:友善才能創造幸福的意義感,以溫馨的口吻,關懷彼此,融入生活,彼此陪伴。 (三) 前瞻:思考的現下,並不是只解決現在的問題,也預防處理未來可能發生的難題。 (四) 國際:全球暢貨、外資、生產鏈的流通,更受到語言學習與AI技術,降低了世界互相的陌生感,各種文化的接觸與理解,透過教育與旅遊,已經不可同日而語,生涯規劃的展現,需要全盤性的學習。 (五) 多元:斜槓人生,並不是簡單的打工生活,而是同一時間將個人的興趣與專業,工作與生活都成為收入的一環,彼此壓力轉移,從事樂而不疲的多元精彩生活。 (六) 精緻:品牌價質與高級服務能展現企業的高度,有品的個人氣質也是一樣,言語行為的精緻,來自深層的教育內涵,與處世的智慧,閱讀能讓人散發精緻氣質。 (七) 藝術:藝術是智慧結晶,它透過心靈的交換,不用文字語言鋪陳,卻比文字語言更令人深刻,古今空間與時間的交會激盪,透過技巧、顏料、音律,留下思想,學會賞析,就可浸入藝術家的美感與個人的思想體會。 (八) 終身:學習不只在求學期間的教育內容,而是將世界當成一本隨時改變內容的教科書,以終身學習為習慣,豐富自己的生命高度。 二、作為: (一) 列清單:首先將未來的想做的事項列出,然後給予星級的重要性標記,即列出輕重緩急的事項,可以是短期與長期的目標,這樣就有了前進的動機。 (二) 手機的運用:查找有意義的資訊,觀看知識性的影音,海闊天空的世界遨遊,當然也要設定休息時間,起身走動,緩解眼睛的壓力,也避免同一姿勢太久。 (三) 改變思想:不變化的思想,面對現代問題一定充滿瓶頸,改變想像才能開拓視野,並增加接觸新事物的機會,也是構築斜槓人生的地基。 (四) 勤能補拙:從痛處著手,消除窒礙的關鍵點,越痛的地方,越要關注尋求解決的方法。 (五) 保持正向樂觀:改變的過程不會很容易,難以解決的問題也很多,抱怨不能解決問題,方法總是有的,自助後天助,你的能量強勁才能吸引貴人的目光與協助,這種吸引力法則,履見不鮮。 (六) 有勇氣傾聽不同的意見:有勇氣說出自己的意見不容易,但是,有勇氣傾聽不同意見更加難能可貴,這也是療癒的方法之一,聖嚴法師說:「面對煩惱時,要清楚辨知煩惱的緣起,然後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、放下它,這就是佛的智慧。」其實面對惱人而揮之不去的情緒時,也可以應用這個原則來處理。 親愛的家長,我們與孩子相處之間,不是只有善與惡的作為與想法,而是處在這中間互相信任的態度,我們不是永遠對的一方,只是我們很愛孩子,希望他們走在我們的想望上,可是結果往往不如我們家長的理想,對待孩子以尊重與信任的方式相處,用愛來化解彼此之間的隔閡,讓孩子感受到愛,只有不斷的愛與包容才能讓適合的對,永遠站在彼此兩邊,成為溝通最好的橋樑。打破15度的視野,想要開展觀看與欣賞更大的角度,只有改變現在的習慣,才能有所突破,我們一起努力來幫助孩子。祈祝 健康 平安 校長 羅家強敬上 |